10月26日上午,隨著“聊熱入濟”工程北線齊河段潘莊引黃干渠頂管處最后一處斷點打通,“聊熱入濟”長距離供熱工程北線實現全線貫通,開始全線冷態調試,將在今冬供暖季投入運行。

“聊熱入濟”工程是指利用山東聊城的電廠余熱“變廢為寶”,為濟南市區提供“域外熱源”的供熱工程。本次貫通的北線,在今冬供暖季將把山東聊城信發集團信源電廠的余熱,化作管道中的高溫水流,為濟南中心城區輸送清潔熱源。這條長110公里、管徑1.6米的“超級暖氣管”,是目前我國最長、管徑最大、供熱能力最強的長輸供熱管道。
除了北線,“聊熱入濟”南線也將于年底前貫通。屆時,總長約150公里的南北兩線可為濟南供暖1億平方米,預計每個供暖季可減少標煤消耗129.89萬噸,減排二氧化碳356.4萬噸,相當于4個塞罕壩林場一年的固碳量。
將百公里外的熱源“搬運”進城并非易事。“聊熱入濟”工程橫跨3市5縣(區),途經140個自然村,重要點位達110處。其中,南線穿黃隧道施工難度最大,供熱管道需在黃河河床下“潛行”4500米,最大埋深達55米。施工方克服高水壓、復雜地質、大坡度掘進等難題,打通了我國最長的供熱隧道。
作為黃河流域重要中心城市和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,濟南長期面臨供熱需求激增與能源結構調整的雙重壓力。“聊熱入濟”工程投運后,“遠水”解了城市“近渴”,年底前,濟南主城區54臺供熱燃煤鍋爐將全部關停退出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