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據介紹,長慶油田今年已完鉆頁巖油水平井144口,目前生產頁巖油超過300萬噸,年內頁巖油年產量將攀上350萬噸。長慶油田開發的鄂爾多斯盆地頁巖油,儲層薄且非均質性強,埋藏于地下2000米以深地層,儲層壓力遠低于常規油藏,儲層滲透率僅為常規油田的千分之一,常規技術難以實現有效開采。
長慶油田從2011年開始技術攻關,依托國家科技重大專項,先后開展12.8萬次室內實驗,部署80余項現場開發試驗,在頁巖油勘探開發理論、技術、模式上相繼取得重大突破,建成了全球首個實現規模效益開發的陸相頁巖油田。
2018年以來,長慶油田科研團隊打破傳統找油理念,歷時3年探索實踐,利用黃土塬三維地震儲層預測技術,給地下數千米深處的儲層做“高精度CT”,形成并完善了陸相淡水湖盆頁巖層系源儲共生富集成藏理論,成功破解陸相頁巖“源儲一體”的科學密碼,探明了地質儲量超10億噸級的慶城大油田。
面對“采不出”的技術困境,長慶油田針對儲層超低壓特性,明確“壓裂造縫+精準補能”核心路徑,通過壓裂在致密儲層中開辟人工通道,高壓注入能量載體激活油藏,為油藏搭建起高效開發的滲流通道;打破國際油服公司技術壟斷,自主研發可溶金屬球座、多功能壓裂液等12項關鍵核心技術,實現技術自主可控;應用二氧化碳驅油綠色高效技術增加頁巖油采出程度,驅動單井日產量從1.5噸提升至18噸,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。
在頁巖油開發區域建成二氧化碳吞吐補能示范區,實現“補能”與“減碳”雙重效益。唐瑜 攝與此同時,長慶油田探索創新“水平井叢式布井、橇裝化組合建站”開發模式,創造了水平段超5000米世界紀錄和單個平臺部署31口水平井亞洲紀錄。隨著中國首個頁巖油物聯網云平臺和無人機集群巡檢系統相繼投用,長慶油田百萬噸級單位產量用工量減少80%,實現了陸相頁巖油規模效益開發。
長慶油田頁巖油從起步到累產1000萬噸用了12年,而從1000萬噸攀升至2000萬噸僅為3年。作為中國陸相頁巖油勘探開發的先行者,長慶油田在鄂爾多斯盆地不僅建成中國最大頁巖油生產區,還為中國頁巖油資源規模化、效益化開發提供了認識規律和實踐經驗,對提升中國能源自給率、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。



